聚焦“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了吗?
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办法》),这两份指导性文件为“双一流”建设描绘了较为清晰的蓝图。根据《方案》设计,“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可分解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在总目标指导之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建设方案。
北大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发布新闻稿
“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是“双一流”建设工程较之前“985工程”和“211工程”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按照《方案》的计划,“双一流”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从2016年开始,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2020年底即为第一个建设周期的收官之时。
制定《办法》的三部委曾明确表示,“双一流”建设期末,会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因此,此次阶段性验收对各大高校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那么,各大高校设定的到2020年建设目标达到了吗?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这都是今年验收中各“双一流”高校所要回答的问题。
软科(ID:zuihaodaxue)从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中分别摘取了其关于建设目标的描述,以便回顾当初这些高校为自己设定了哪些阶段性目标。根据两个指导性文件,三个建设阶段的时间节点分别为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仅摘取各大高校“建设目标”部分中各个时间节点内对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相关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高校对建设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部分建设方案对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表述较模糊,我们这里仅根据字面意义结合建设阶段的相对关系进行汇总,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解释还请以官方为准。
10余所高校把“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写入建设目标
可以看出,由于42所高校各自“底子”不同,因此其设定的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点也有较大差别。其中,计划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占比最大。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在42所高校中,北大、清华、人大等10余所高校为自己设定了20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北航、南开、同济等近20所高校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点卡在了2030年;西工大、华师大、中央民大等高校则锁定2050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顶尖高校联盟的C9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校 ,无一例外地将2020年设定为他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点,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5所大学,更是提到了“2050年进入世界顶尖大学”的高目标。
公认的“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
建设目标的层级性明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双一流”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从各大高校的建设目标来看,目标的层级性体现得非常明显。
首先,各高校在不同建设阶段对建设程度的描述层级性明显,基本从“初步建成”到“全面建成”。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都在建设目标中都呈现了明确的“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或“初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全面建成”或“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规划。
各高校在不同建设阶段对学校区位整体实力上的描述层级性也很明显,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采用了从“亚洲一流”到“世界一流”这样的描述;中山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均在建设目标中提到了从“国内一流”到“世界一流”的规划布局。
此外,建设目标的层级性还体现在学科发展上。《方案》中提到,“双一流”建设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相应地,各大高校在其各自的建设目标的描述中,也始终贯彻了这一条准则。例如,电子科大在中期目标中,设定了“至少3个学科名列国内前茅,电子信息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而远期目标则再次基础上更进一步,设定了“名列国内前茅”的学科由3个增加到5个,且进入世界前列的优势学科数量也较前一个时期更多。
《电子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建设目标节选
从各大高校对建设目标的描述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各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皆最终统一于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局。
建设目标有个性
众所周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囊括了多地域、多类型的高校,而这些高校不论在学科上、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各大高校在他们制定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都清晰地印上了各自的烙印。
建设目标的个性首先体现在各大高校在时间节点的划分和最终目标描述上。部分高校将“双一流”建设阶段性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定在了建校50周年、100周年等。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就提出了“百年人大计划”,即要在2037年建校百年之际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天津大学则计划在2045 年,即建校150 周年时,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
此外,各高校在建设目标的设定上也反应了各自特色以及特殊定位。
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农业特色较为显著的,因此农业特色也在两所高校在分期建设目标中显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农业大学将其近期目标设置为“在世界涉农高校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期和远期目标也明确了要建设 “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同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分期建设目标中也将“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为最终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图 片来自于学校官网
此外,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的中国海洋大学,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为目标;特色鲜明的中央民族大学也在其中期建设目标中提到要“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
中国海洋大学学校简介中对建设目标的描述截图
除以上这些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外,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两所身处祖国边陲的高校在建设目标上也体现了自身的独特性。
云南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其战略定位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了云南的“三个定位”,其中之一便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相应地,云南大学提出的“一流大学”建设总目标为“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校园景色 图片来自学校官微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大学,则在建设目标中强调了其在我国西部以及中亚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从西部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逐渐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发展路径。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曾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软科(ID:zuihaodaxue)注意到,部分高校在建设目标的描述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例如,吉林大学的中期目标——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南京大学——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面向203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将上升到新的高度,“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将变成现实。而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期待各高校能以国家建设的重任为己任,奋发竞先,早日成为“世界一流”!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施一公和曹雪涛院士两会提案:聚焦研究生培养及双一流高校建设
“双一流”阶段性验收!又有数十所高校完成数据填报!